成员单位

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资源平台-成员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实验动物中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服务研究所“出新药”为目标,建立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实验动物技术支撑平台。拥有三个实验动物设施,祖冲之路园区3000m2 、 海科路园区7500m2、金科路园区700m2 。动物种类包括大鼠、小鼠、实验犬、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狨猴)、兔、豚鼠、地鼠、非洲爪蟾。其中实验大鼠4个品系,实验小鼠58个品系。平台拥有2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3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2011年整体通过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的认证,2017年将迎来第三次的复认证。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6名。平台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PDX动物模型库,构建有中国人种特色的肝癌PDX模型近100例,建立和完善了PDX模型构建、保存和维持的操作规范。2015年度,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获得《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化学创新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类药性与靶向性化合物库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资助项目7项、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1项、上海市2项、中科院6项、个性化药物先导专项1项。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库内,我所实验动物平台有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高级无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动物脂肪含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共享,兄弟院所、高校均可共享。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技术支撑平台成绩斐然,(海科路实验动物设施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五年到期复评审,取得《上海市实验动物使用、生产许可证》。成熟开展模型动物胚胎冷冻及复苏工作,受精率可达73.88±3.47%;并与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共同举办了“实验动物胚胎冷冻、移植培训班”。完成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普通棉耳狨猴的规模化种群保持及遥测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并于2015年10月顺利结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虚证小鼠肿瘤恶病质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与法国施维雅制药公司共建早期评价的实体联合实验室进入第三阶段,并加入国际GPCR联盟。抗老年痴呆1.2类新药甘露寡糖二酸Ⅲ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抗肿瘤1.1类新药德立替尼已在国际国内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抗乙肝新药异噻氟定胶囊基本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注射用盐酸希明替康Ⅰ期临床试验完成剂量递增试验完成;心血管治疗药物丹七通脉片正在进行IIb 与安慰剂进行评价。马来酸蒿乙醚胺片、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10mg)、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50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取得临床批件。在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发表SCI论文477篇,Nature上发表3篇,影响因子总数2366.51,影响因子5 以上的论文130 篇、3 以上的论文已达290 篇。为所内、所外兄弟单位包括浙江海正、江苏恒瑞、南京扬子江药业等提供技服务;与上药集团、石药集团、扬子药业、恒瑞制药服务药企,提供新药临床前评价服务270余项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动物实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2024 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平台 版权所有 Laboratory Anim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4604号-22
本网站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科学数据中心 开发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