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单位

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资源平台-成员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实验动物中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中心分设免疫缺陷动物实验室、动物病理分析技术实验室、转基因与基因敲除技术实验室、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室、神经行为学实验室。现拥有屏障设施5套,设施规模1800平方米,设施内有大鼠、小鼠、地鼠、猴4种实验动物。长期繁育动物品系数量20种以上。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5名。主要自主知识产权动物模型种类为小鼠。每年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约100个品系。过去一年中获得专利3项。中心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集体称号,职工孟姝、周磊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个人称号。中心技术支撑人员参与院功能开发项目2项、基金委项目1项、院先导专项1项、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动物实验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多色标记技术、病原免疫学检测及细胞病理技术、病理分析-激光显微切割-质谱联用分析技术、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动物模型饲养繁育等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015年有许多亮点工作。中心初步建立了免疫荧光多色标记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家应用该项技术的实验室,目前已由三色荧光标记发展到六色荧光标记,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六色荧光标记的病理学技术平台。该技术不受一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可在原位同时研究多个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实施单细胞精度的共定位分析,在肿瘤免疫、肿瘤微循环等领域,该技术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免疫细胞亚型在肿瘤组织和基质中的分布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原位类流式分析。借鉴国外最先进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建立石蜡样本、新鲜样本和细胞的原位杂交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为研究所及园区课题组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中心利用CRISPR/Cas9技术为所内外多个课题组制备完成若干个具有战略生物资源重要性的新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模型主要集中在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全面为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创新2020”提供了科研服务和支撑平台。中心抗体技术服务部积极开展抗体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探索。目前已建成成熟的抗体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抗体纯化、抗体标记等。已为生物物理所李岩组、袁增强组、范祖森组、朱明昭组,以及所外多个课题组研制了十余种抗体。建立的抗体快速制备技术,利用小鼠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抗原脾内免疫,最快3天就能够收获抗体,相比原来的平均60天,大大缩短了抗体制备时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动物实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2024 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平台 版权所有 Laboratory Anim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4604号-22
本网站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科学数据中心 开发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