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资源平台-成员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实验动物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现拥有屏障设施1套(大小鼠),非屏障小型猪饲养设施1套,非屏障猴子设施1套。设施规模总计8000㎡,其中:小动物(大、小鼠)屏障设施1000㎡,非屏障小型猪饲养设施6000㎡,非屏障猴子设施300㎡。动物种类包括大鼠、小鼠、豚鼠、巴马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食蟹猴等。其中大鼠450盒,1300余只,主要包括:SD、Wistar、BN、F344、Lewis等品系。小鼠9500盒,30000余只,主要包括:ICR、KM 、C57/6、NIH、BALB/C、CBA、C3H、129、DBA等品系。猪5000余头,主要包括:巴马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品系。猴50只,主要包括食蟹猴等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4名,副高级人员3名。拥有35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1000只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 仅过去一年中就获得专利2项,申请专利5项。中心李伟获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入选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高飞获得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心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技部10项、基金委6项、科学院3项科研项目。为所内外提供基因敲除、基因敲入、胚胎(原核、八细胞、囊胚等)显微注射、冻存复苏、体外受精、精子冻存等共计17项技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2015年成绩斐然,完善了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修订印制《实验动物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规范(SOP)》(包括8章60条);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制度等,并探索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新模式。在大小鼠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方面,重点开展实验动物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基因敲入、基因敲除和转基因等)大小鼠模型的制作、实验动物精子和胚胎冻存、实验动物净化等16项技术服务。在非人灵长类方面,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获得重大疾病相关的p53基因双等位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在小型猪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方面,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三基因敲除体系以及快速检测CRISPR/Cas9 guide RNA的体系,并以此体系为基础得到两种动物模型。除了建立和优化基因编辑技术之外,还在原先建立的化学诱变技术的基础上,在2015年新定位和得到了包括MITF突变的白化的耳聋小型猪,毛色稀释小型猪家系,一头乌小型猪家系等等更多的小型猪模型,为人类疾病的小型猪模型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4名,副高级人员3名。拥有35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1000只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 仅过去一年中就获得专利2项,申请专利5项。中心李伟获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入选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高飞获得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心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技部10项、基金委6项、科学院3项科研项目。为所内外提供基因敲除、基因敲入、胚胎(原核、八细胞、囊胚等)显微注射、冻存复苏、体外受精、精子冻存等共计17项技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2015年成绩斐然,完善了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修订印制《实验动物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规范(SOP)》(包括8章60条);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制度等,并探索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新模式。在大小鼠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方面,重点开展实验动物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基因敲入、基因敲除和转基因等)大小鼠模型的制作、实验动物精子和胚胎冻存、实验动物净化等16项技术服务。在非人灵长类方面,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获得重大疾病相关的p53基因双等位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在小型猪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方面,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三基因敲除体系以及快速检测CRISPR/Cas9 guide RNA的体系,并以此体系为基础得到两种动物模型。除了建立和优化基因编辑技术之外,还在原先建立的化学诱变技术的基础上,在2015年新定位和得到了包括MITF突变的白化的耳聋小型猪,毛色稀释小型猪家系,一头乌小型猪家系等等更多的小型猪模型,为人类疾病的小型猪模型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动物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拥有4套屏障设施,设施规模4668.4平方米,主要包括小鼠、大鼠、英国种豚鼠、新西兰白兔、恒河猴、食蟹猴小鼠、大鼠、英国种豚鼠、新西兰白兔、恒河猴、食蟹猴等多种实验动物。动物品系数量共计68种。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中心利用转基因克隆技术、动物克隆和CRISPR/Cas9基因打靶、动物克隆和TALEN基因打靶技术获得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 ICR-FAH 肝脏自发缺陷小鼠、C57BL/6 Angptl7基因敲除小鼠、ICR-β2m基因敲除小鼠、小脑共济失调模型猪、老年痴呆模型克隆猪、ROSA26介导外源基因全身表达转基因猪、帕金森症模型克隆猪(Pink1/Park2 KO)、RAG1/2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TDP43脊髓侧索硬化模型猪、帕金森症模型克隆猪(A53T)、免疫缺陷基因敲除兔(RAG)、酪胺酸血症模型(FAH)、多基因敲除兔(I-R-T-A)、IL2转基因兔等共计14个动物模型。参与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先导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2项。目前平台配备有总价值超过1500 万元人民币的各类动物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小动物彩超、小动物行为分析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多导生理记录仪、手术显微镜、内窥镜系统、X 光诊断系统、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仪、呼吸机等以及病理实验相关仪器。可基本满足干细胞,传染性疾病、代谢疾病、肿瘤疾病、药物代谢等动物模型的研究及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以支撑我院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共引进动物173批次,其中模式动物22批次。模式动物引进品种翻倍增加,体现了我院科研对模式动物需求日益增加。在检疫上严把关确保生物安全,全年无污染事故发生。在服务好院内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对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环境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医学院等地方院校提供了技术支持。ABSL-2实验室全年完成结核分枝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研究项目,共6个批次,400只次的小鼠和细胞实验。P2实验室的运行解决了我院有感染免疫中心却无感染动物实验场所的困难,为课题组多出成果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通过多次的测试,中心对流程不断完善,实践证明流程可靠,可有效控制生物安全。病理实验室通过技术改进,技术流程质控和优化,使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15年的抗体经验库新增HNF-B、FOXA2、PDX-1、SSEA4、FAH、ALB、Smooth action、viment、UCP1、CD13、CK7、HLA-B等20多种抗体。支撑的课题不断增加。影像学技术平台新引进的IVIS Spectrum系统,完成验收并实施运行。为院内9个课题组,院外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实验。涉及到的方向包括新型用于HIV疫苗的纳米材料的功能验证,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疟原虫治疗肿瘤机制的研究,肝癌和肺癌细胞在人源化小鼠体内成瘤情况,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等等。2015年开展的morris水迷宫实验涉及的研究方向有转分化小分子培养基体内对小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表观修饰对于小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等。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中心利用转基因克隆技术、动物克隆和CRISPR/Cas9基因打靶、动物克隆和TALEN基因打靶技术获得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 ICR-FAH 肝脏自发缺陷小鼠、C57BL/6 Angptl7基因敲除小鼠、ICR-β2m基因敲除小鼠、小脑共济失调模型猪、老年痴呆模型克隆猪、ROSA26介导外源基因全身表达转基因猪、帕金森症模型克隆猪(Pink1/Park2 KO)、RAG1/2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TDP43脊髓侧索硬化模型猪、帕金森症模型克隆猪(A53T)、免疫缺陷基因敲除兔(RAG)、酪胺酸血症模型(FAH)、多基因敲除兔(I-R-T-A)、IL2转基因兔等共计14个动物模型。参与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先导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2项。目前平台配备有总价值超过1500 万元人民币的各类动物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小动物彩超、小动物行为分析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多导生理记录仪、手术显微镜、内窥镜系统、X 光诊断系统、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仪、呼吸机等以及病理实验相关仪器。可基本满足干细胞,传染性疾病、代谢疾病、肿瘤疾病、药物代谢等动物模型的研究及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以支撑我院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共引进动物173批次,其中模式动物22批次。模式动物引进品种翻倍增加,体现了我院科研对模式动物需求日益增加。在检疫上严把关确保生物安全,全年无污染事故发生。在服务好院内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对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环境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医学院等地方院校提供了技术支持。ABSL-2实验室全年完成结核分枝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研究项目,共6个批次,400只次的小鼠和细胞实验。P2实验室的运行解决了我院有感染免疫中心却无感染动物实验场所的困难,为课题组多出成果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通过多次的测试,中心对流程不断完善,实践证明流程可靠,可有效控制生物安全。病理实验室通过技术改进,技术流程质控和优化,使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15年的抗体经验库新增HNF-B、FOXA2、PDX-1、SSEA4、FAH、ALB、Smooth action、viment、UCP1、CD13、CK7、HLA-B等20多种抗体。支撑的课题不断增加。影像学技术平台新引进的IVIS Spectrum系统,完成验收并实施运行。为院内9个课题组,院外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实验。涉及到的方向包括新型用于HIV疫苗的纳米材料的功能验证,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疟原虫治疗肿瘤机制的研究,肝癌和肺癌细胞在人源化小鼠体内成瘤情况,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等等。2015年开展的morris水迷宫实验涉及的研究方向有转分化小分子培养基体内对小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表观修饰对于小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等。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动物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拥有屏障设施1套,设施规模224平方米,动物种类为大鼠和小鼠,共计8个品系,包括Witar大鼠、SD大鼠、Balb/c、Balb/c-nude、KM、C57BL/6、ICR、NOD SCID。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2015年申请专利5项,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项。动物实验平台技术服务支持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还可以提供肝脏诱导性O-GlcNAc糖基转移酶条件敲除小鼠和肝脏诱导性O-GlcNAc糖苷酶条件敲除小鼠的构建、I/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构建、颈动脉插管大鼠构建、小鼠肿瘤皮下模型构建等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015年主要开展大小鼠的饲养及实验承接业务,服务于周边各科研单位,包括国家纳米中心,中科院化学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依生生物等多家单位的多个课题组,协助完成科技部、基金委、地方及企业合作项目中的动物实验部分,开展的实验包括抗肿瘤实验,免疫效果评价实验,小鼠行为学评价实验,药物动力学实验等,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不同类型肿瘤皮下模型的建立、小鼠行为学的评价、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以及灌胃、注射给药和采血等。2015度累积共承接动物实验167次,其中本单位的110次,承接外单位实验57次。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2015年申请专利5项,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项。动物实验平台技术服务支持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还可以提供肝脏诱导性O-GlcNAc糖基转移酶条件敲除小鼠和肝脏诱导性O-GlcNAc糖苷酶条件敲除小鼠的构建、I/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构建、颈动脉插管大鼠构建、小鼠肿瘤皮下模型构建等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015年主要开展大小鼠的饲养及实验承接业务,服务于周边各科研单位,包括国家纳米中心,中科院化学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依生生物等多家单位的多个课题组,协助完成科技部、基金委、地方及企业合作项目中的动物实验部分,开展的实验包括抗肿瘤实验,免疫效果评价实验,小鼠行为学评价实验,药物动力学实验等,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不同类型肿瘤皮下模型的建立、小鼠行为学的评价、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以及灌胃、注射给药和采血等。2015度累积共承接动物实验167次,其中本单位的110次,承接外单位实验57次。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实验动物中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拥有屏障设施数目5套,设施规模280平方米,主要繁育实验动物为小鼠。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小鼠、ICR小鼠、Bal b/c-nu裸鼠、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等,共计42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2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皮肤癌动物模型。在过去的一年中曾获得安徽省2015年实验动物年检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1项。动物实验平台可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及动物行为服务。还可以提供培育基因工程肿瘤小鼠模型、免疫缺陷型裸鼠荷瘤服务及临床前药效评估服务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平台作为合肥大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大科学中心开展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交叉创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中科院唯一的肿瘤医院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为:
1.培育新型肿瘤小鼠模型,拓宽服务的实验动物类型。
在继续繁育原有的38个基因工程小鼠品系的基础上引进2种基因工程小鼠。采用基因工程小鼠组合构建新型肿瘤动物模型,已建成世界独有的皮肤癌小鼠模型和国内非常有特色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模型,为研究肿瘤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2014年主要饲养基因工程小鼠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包括基因工程小鼠、ICR小鼠、Bal b/c-nu裸鼠和NOD/SCID免疫缺陷型小鼠。多种实验小鼠类型的代养和繁育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实验小鼠的需求。
2.技术服务能力
根据合肥大科学中心下属的研究单元的科研需要,2015年开展的专业技术服务增加了SPF级小鼠代养、繁育服务、免疫缺陷型裸鼠成瘤制备服务、临床前药效评估服务,服务研究单元多样化。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2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皮肤癌动物模型。在过去的一年中曾获得安徽省2015年实验动物年检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1项。动物实验平台可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及动物行为服务。还可以提供培育基因工程肿瘤小鼠模型、免疫缺陷型裸鼠荷瘤服务及临床前药效评估服务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平台作为合肥大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大科学中心开展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交叉创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中科院唯一的肿瘤医院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为:
1.培育新型肿瘤小鼠模型,拓宽服务的实验动物类型。
在继续繁育原有的38个基因工程小鼠品系的基础上引进2种基因工程小鼠。采用基因工程小鼠组合构建新型肿瘤动物模型,已建成世界独有的皮肤癌小鼠模型和国内非常有特色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模型,为研究肿瘤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2014年主要饲养基因工程小鼠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包括基因工程小鼠、ICR小鼠、Bal b/c-nu裸鼠和NOD/SCID免疫缺陷型小鼠。多种实验小鼠类型的代养和繁育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实验小鼠的需求。
2.技术服务能力
根据合肥大科学中心下属的研究单元的科研需要,2015年开展的专业技术服务增加了SPF级小鼠代养、繁育服务、免疫缺陷型裸鼠成瘤制备服务、临床前药效评估服务,服务研究单元多样化。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拥有4套屏障设施,设施规模11000平方米。动物种类繁多,包括猕猴、食蟹猴、平顶猴、狨猴、熊猴、红面猴、滇金丝猴;树鼩;SPF级大鼠、小鼠等,拥有大小鼠品系92个。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2名.利用药物诱导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和恒河猴的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早期干预对母婴分离猴模型、偏侧帕金森氏症(PD)猕猴模型;树鼩乳腺癌、树鼩胶质母细胞瘤;树鼩胰腺癌模型。2015年申请受理专利一项:“一种滇金丝猴全价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技术支撑人员参与了8项科研项目,其中科技部2项、中科院4项、云南省科技厅1项、昆明动物所1项。中心可为所内外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猴子、树鼩转基因技术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2015年已经申请《实验动物机构质量和能力的通用要求》的CNAS示范认证,并顺利通过。向国家林业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分别申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 “SPF级实验鼠的使用许可证”,顺利通过认证并获得这两个资质证书。向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GLP认证申请,通过现场检查审核,并获的GLP认证通过批件。中心通过引进非人灵长类种源和种群筛选,建立660只的高品质五阴猴种群。并且优化了实验动物饲料配方,采购一套膨化饲料生产设备生产膨化料,解决饲料质量难控制等问题,实现了饲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院内外多家单位提供实验猴277头、实验树鼩1376只,提供血液、脑脊液等组织样品594份。支撑发表第一单位的SCI论文80余篇。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2名.利用药物诱导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和恒河猴的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早期干预对母婴分离猴模型、偏侧帕金森氏症(PD)猕猴模型;树鼩乳腺癌、树鼩胶质母细胞瘤;树鼩胰腺癌模型。2015年申请受理专利一项:“一种滇金丝猴全价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技术支撑人员参与了8项科研项目,其中科技部2项、中科院4项、云南省科技厅1项、昆明动物所1项。中心可为所内外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猴子、树鼩转基因技术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2015年已经申请《实验动物机构质量和能力的通用要求》的CNAS示范认证,并顺利通过。向国家林业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分别申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 “SPF级实验鼠的使用许可证”,顺利通过认证并获得这两个资质证书。向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GLP认证申请,通过现场检查审核,并获的GLP认证通过批件。中心通过引进非人灵长类种源和种群筛选,建立660只的高品质五阴猴种群。并且优化了实验动物饲料配方,采购一套膨化饲料生产设备生产膨化料,解决饲料质量难控制等问题,实现了饲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院内外多家单位提供实验猴277头、实验树鼩1376只,提供血液、脑脊液等组织样品594份。支撑发表第一单位的SCI论文80余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拥有屏障设施2套,设施规模1360平方米。主要繁育大小鼠,拥有常规小鼠品系7个,Tg/KO小鼠品系202个。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1名,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模型制备方法制备自主知识产权动物模型5个品系。平台可以提供小鼠抗体制备、免疫系统和其它疾病模型小鼠的动物实验等服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015年新增与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品系15个,保存模型小鼠品系超过200个。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的资源共享。动物平台实验区的仪器设备为研究所相关科研项目中的疾病模型制备、骨髓移植和疫苗和抗体制备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开展肿瘤药物筛选、小鼠肿瘤模型制备等动物实验的对外服务。提供实验用小鼠(ICR、KM、DBA、BALB/cA、C57、129sv F1、Scid)9000余只及200多个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品系的饲育。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1名,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模型制备方法制备自主知识产权动物模型5个品系。平台可以提供小鼠抗体制备、免疫系统和其它疾病模型小鼠的动物实验等服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015年新增与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品系15个,保存模型小鼠品系超过200个。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的资源共享。动物平台实验区的仪器设备为研究所相关科研项目中的疾病模型制备、骨髓移植和疫苗和抗体制备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开展肿瘤药物筛选、小鼠肿瘤模型制备等动物实验的对外服务。提供实验用小鼠(ICR、KM、DBA、BALB/cA、C57、129sv F1、Scid)9000余只及200多个免疫系统相关的Tg/KO小鼠品系的饲育。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拥有5套屏障设施,规模3240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及兔,共计70个品系,其中,小鼠51个品系、大鼠14个品系、豚鼠1个品系、地鼠1个品系、兔3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12名,承担科技部科研项目7项、承担科学院科研项目8项、承担上海市科研项目30项。中心可以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等服务。以及其他特色服务,主要包括:SPF级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供应、实验生物资源保存、胚胎、精子冷冻与复苏、肿瘤造模、PDX抗癌瘤药物药效筛选、药理及药效实验、毒理、安评实验、无菌(GF)动物实验、外科手术造模实验、动物行为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影像、动物病例分析、免疫组化实验、动物分子生物学及鉴定实验、实验动物质量鉴定、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监测、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测定、实验动物生物净化、进口实验动物隔离检疫等。
2015年动物中心根据国标保存有标准品系和动物模型70个(其中包括委托保种25个品系)。向国内20个省市51家机构,供种5个种13个品系62批次的提供种源。为国内58家机构59个课题组,提供各类实验技术服务172项。主要为863、973课题组,重点实验室,CRO公司,制药厂等。采集7个品系(KM, C57BL/6J;WISTAR,GK;新西兰兔,日本大耳兔和豚鼠)生物学特性数据。申报并获批应用性研究4项。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12名,承担科技部科研项目7项、承担科学院科研项目8项、承担上海市科研项目30项。中心可以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等服务。以及其他特色服务,主要包括:SPF级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供应、实验生物资源保存、胚胎、精子冷冻与复苏、肿瘤造模、PDX抗癌瘤药物药效筛选、药理及药效实验、毒理、安评实验、无菌(GF)动物实验、外科手术造模实验、动物行为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影像、动物病例分析、免疫组化实验、动物分子生物学及鉴定实验、实验动物质量鉴定、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监测、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测定、实验动物生物净化、进口实验动物隔离检疫等。
2015年动物中心根据国标保存有标准品系和动物模型70个(其中包括委托保种25个品系)。向国内20个省市51家机构,供种5个种13个品系62批次的提供种源。为国内58家机构59个课题组,提供各类实验技术服务172项。主要为863、973课题组,重点实验室,CRO公司,制药厂等。采集7个品系(KM, C57BL/6J;WISTAR,GK;新西兰兔,日本大耳兔和豚鼠)生物学特性数据。申报并获批应用性研究4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健康科学研究所
健康科学研究所拥有一套屏障设施,规模1360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和大鼠,共计112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8个小鼠品系,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重要研究任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等八项基金委重点项目、《肝脏造血免疫组织发育分化的分子调控》等多项科技部重大计划、《淋巴细胞发育中的基因转录后调节网络研究》等两项科技部重大计划青年项目、以及二十余项其他实验动物相关重点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影像学仪器(超声、X光、活体成像仪)的使用及研究应用特色服务。
2015年,健康科学研究所通过实验动物平台的影像学仪器设备,包括超声、X光、活体成像仪,为研究所相关科研项目中的免疫、肿瘤、干细胞、心脏等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提供实验用小鼠(C57、BALB/cA、129、Nude、Scid、ICR、KM、DBA等)22000余只及100多个相关基因模型的Tg/KO小鼠品系的饲养管理,同时协助多个课题组的转基因小鼠和国内其他科研机构及大学的资源共享,实现特色品系的优化使用。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8个小鼠品系,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重要研究任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等八项基金委重点项目、《肝脏造血免疫组织发育分化的分子调控》等多项科技部重大计划、《淋巴细胞发育中的基因转录后调节网络研究》等两项科技部重大计划青年项目、以及二十余项其他实验动物相关重点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影像学仪器(超声、X光、活体成像仪)的使用及研究应用特色服务。
2015年,健康科学研究所通过实验动物平台的影像学仪器设备,包括超声、X光、活体成像仪,为研究所相关科研项目中的免疫、肿瘤、干细胞、心脏等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提供实验用小鼠(C57、BALB/cA、129、Nude、Scid、ICR、KM、DBA等)22000余只及100多个相关基因模型的Tg/KO小鼠品系的饲养管理,同时协助多个课题组的转基因小鼠和国内其他科研机构及大学的资源共享,实现特色品系的优化使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拥有屏障设施4套,设施规模7500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大鼠、兔、果蝇等,其中小鼠400品系、大鼠10品系、果蝇12000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4名。利用转基因、基因敲除、ENU诱变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20余种,其中小鼠20种,果蝇200种。平台可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病原检测、显微注射及动物实验等特色服务。
2015年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维持400多个品系的大小鼠模型计10000余笼位,其中新大楼实验小鼠饲养量稳步上升,达到平台饲养量的65.24%,动物质量维持在国标SPF级别,达国标最好水平。技术培训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动物平台内部组织培训与学习43次,受训544人次,并成功举办动物实验技能比武,取得较好的效果;动物平台对所内培训28次,受训270人次;为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指导42次,惠及23个研究组。各项技术稳步提升,掌握精子冻存技术并开展服务;掌握囊胚注射技术,获得嵌合体小鼠;第二次参加中检所举办的病原检测比对实验,通过验证。动物平台为所内58个研究组提供饲养、胚胎操作服务,同时为国内31个研究组提供32种小鼠模型,向9个国家的11家研究单位出口模式小鼠计11个品系。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维持12000个品系,服务国内外100多个课题组,服务对象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湖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国外大学。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3000平米的屏障动物房建成启用,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协助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度,我所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文章共计147篇,其中89篇使用实验小鼠,10篇使用果蝇。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4名。利用转基因、基因敲除、ENU诱变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20余种,其中小鼠20种,果蝇200种。平台可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病原检测、显微注射及动物实验等特色服务。
2015年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维持400多个品系的大小鼠模型计10000余笼位,其中新大楼实验小鼠饲养量稳步上升,达到平台饲养量的65.24%,动物质量维持在国标SPF级别,达国标最好水平。技术培训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动物平台内部组织培训与学习43次,受训544人次,并成功举办动物实验技能比武,取得较好的效果;动物平台对所内培训28次,受训270人次;为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指导42次,惠及23个研究组。各项技术稳步提升,掌握精子冻存技术并开展服务;掌握囊胚注射技术,获得嵌合体小鼠;第二次参加中检所举办的病原检测比对实验,通过验证。动物平台为所内58个研究组提供饲养、胚胎操作服务,同时为国内31个研究组提供32种小鼠模型,向9个国家的11家研究单位出口模式小鼠计11个品系。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维持12000个品系,服务国内外100多个课题组,服务对象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湖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国外大学。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3000平米的屏障动物房建成启用,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协助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度,我所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文章共计147篇,其中89篇使用实验小鼠,10篇使用果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营养科学研究所
营养科学研究所拥有2套屏障设施,规模1769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和大鼠,共计383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2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79个小鼠品系,可以提供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小鼠代谢分析系统服务。
2015年,营养科学研究所基本完成了所内课题组383个动物品系,5000多笼的小鼠饲养基本动物饲育工作。同时,平台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也保持了很好的使用率,小鼠代谢分析系统使用率为198.4%,心血管功能检测分析系统使用率为272.78%,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使用率为33.36%。2015年承续2014年工作计划,对所内转基因小鼠进行胚胎移植净化和胚胎冷冻动作,2015年共计胚胎移植净化小鼠76个品系,净化后小鼠经苏州西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RL实验室)检测,均符合国标SPF要求;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组实际需求,开展了小鼠胚胎冷冻和冷冻胚胎复苏工作,2015年共计冷冻30品系小鼠。胚胎冷冻工作对合理使用动物房笼位起到了相当大帮助,冷冻胚胎也方便了和科研机构间动物交流。课题组转基因小鼠和国内科研机构、大学间共享比之前增加,共有15个批次,接受单位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军医大学、北京生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巴斯德所、上海药物所、上海交大医学院、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神经所 。动物平台配备有多台共享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动物平台也加大了人才队伍的建设,2015年营养所专门引进了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小动物心脏显微超声仪等仪器,以满足科研需求。2015年动物平台也添置了ECHO-MRI一台,提供小鼠活体体脂测定服务。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2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79个小鼠品系,可以提供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小鼠代谢分析系统服务。
2015年,营养科学研究所基本完成了所内课题组383个动物品系,5000多笼的小鼠饲养基本动物饲育工作。同时,平台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也保持了很好的使用率,小鼠代谢分析系统使用率为198.4%,心血管功能检测分析系统使用率为272.78%,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使用率为33.36%。2015年承续2014年工作计划,对所内转基因小鼠进行胚胎移植净化和胚胎冷冻动作,2015年共计胚胎移植净化小鼠76个品系,净化后小鼠经苏州西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RL实验室)检测,均符合国标SPF要求;同时我们结合课题组实际需求,开展了小鼠胚胎冷冻和冷冻胚胎复苏工作,2015年共计冷冻30品系小鼠。胚胎冷冻工作对合理使用动物房笼位起到了相当大帮助,冷冻胚胎也方便了和科研机构间动物交流。课题组转基因小鼠和国内科研机构、大学间共享比之前增加,共有15个批次,接受单位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军医大学、北京生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巴斯德所、上海药物所、上海交大医学院、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神经所 。动物平台配备有多台共享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动物平台也加大了人才队伍的建设,2015年营养所专门引进了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小动物心脏显微超声仪等仪器,以满足科研需求。2015年动物平台也添置了ECHO-MRI一台,提供小鼠活体体脂测定服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
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拥有屏障设施4套,设施规模6100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大鼠、豚鼠、爪蟾、树鼩、猫、兔、狨猴、食蟹猴、猕猴等,其中转基因小鼠425个品系、转基因大鼠25个品系、转基因猴1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4名。利用转基因模型制备方法生产了10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疾病动物模型,其中小鼠7种大鼠3种。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申请专利2项,获得神经疾病靶点,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期间重大突破标志性进展,职工杜久林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5项科研项目,其中,中科院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1项 、基金委项目2项、生科院项目1项。中心可为所内外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转基因动物制备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心工作亮点突出,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成果“树突棘的协同修剪与成熟由树突棘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该工作揭示了树突棘修剪过程中决定树突棘命运的一类关键分子:cadherin/catenin细胞粘附复合物,并阐明了其介导树突棘协同修剪与成熟的作用机制,即通过树突棘之间对该分子的相互竞争。这一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基于有限分子资源的竞争机制,拓展了我们对于神经环路精确化机制的理解,并进一步重申了自然感觉刺激对神经环路发育与可塑性的重要作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的新机制及其与可卡因成瘾的关系” 这一成果揭示了大脑伏隔核与其它主要多巴胺能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显著差别,这将为理解和调控药物成瘾的形成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成果“视觉感觉偶联训练后恒河猴在镜前表现出自我识别行为”,该发现表明猴子的大脑中已经具备了识别镜中自我的基本“硬件”,只是需要恰当的训练来获取必须的“软件”从而实现自我识别。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和神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平台设施与管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全面启用新SPF级鼠房设施约2000m2,缓解了笼位需求高速增长,而设施面积严重不足的矛盾局面。并对除湿系统和空调通风自控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缓解了梅雨季节及夏季屏障内湿度过高的情况,极大提高屏障设施的环境质量。大小鼠总笼位由2014年4600笼增加至近8000笼,增幅达到75%。实验动物设施条件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实验动物质量和福利显著提升。实验鼠房建立SPF级小鼠行为实验室,增加八臂迷宫、小鼠自动步态分析仪等多台仪器设备,并对原有实验分析软件进行升级更新,行为仪器种类达到32种。平台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转基因动物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自主研制和开发转基因大小鼠网络信息化管理软件,初步建立与神经科学研究相关的转基因大小鼠资源库。实施转基因动物来源与背景信息登记制度,初步收录品系200多个,对剩余的品系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整理、完善和收录。实现资源所内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成果显著,不断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交流和,提高动物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实验动物资源。完成小鼠进出口33个品系,从国内其他科研院所引进37个品系,并为外单位提供44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4名。利用转基因模型制备方法生产了10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疾病动物模型,其中小鼠7种大鼠3种。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申请专利2项,获得神经疾病靶点,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期间重大突破标志性进展,职工杜久林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5项科研项目,其中,中科院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1项 、基金委项目2项、生科院项目1项。中心可为所内外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转基因动物制备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心工作亮点突出,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成果“树突棘的协同修剪与成熟由树突棘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该工作揭示了树突棘修剪过程中决定树突棘命运的一类关键分子:cadherin/catenin细胞粘附复合物,并阐明了其介导树突棘协同修剪与成熟的作用机制,即通过树突棘之间对该分子的相互竞争。这一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基于有限分子资源的竞争机制,拓展了我们对于神经环路精确化机制的理解,并进一步重申了自然感觉刺激对神经环路发育与可塑性的重要作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的新机制及其与可卡因成瘾的关系” 这一成果揭示了大脑伏隔核与其它主要多巴胺能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显著差别,这将为理解和调控药物成瘾的形成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成果“视觉感觉偶联训练后恒河猴在镜前表现出自我识别行为”,该发现表明猴子的大脑中已经具备了识别镜中自我的基本“硬件”,只是需要恰当的训练来获取必须的“软件”从而实现自我识别。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和神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平台设施与管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全面启用新SPF级鼠房设施约2000m2,缓解了笼位需求高速增长,而设施面积严重不足的矛盾局面。并对除湿系统和空调通风自控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缓解了梅雨季节及夏季屏障内湿度过高的情况,极大提高屏障设施的环境质量。大小鼠总笼位由2014年4600笼增加至近8000笼,增幅达到75%。实验动物设施条件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实验动物质量和福利显著提升。实验鼠房建立SPF级小鼠行为实验室,增加八臂迷宫、小鼠自动步态分析仪等多台仪器设备,并对原有实验分析软件进行升级更新,行为仪器种类达到32种。平台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转基因动物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自主研制和开发转基因大小鼠网络信息化管理软件,初步建立与神经科学研究相关的转基因大小鼠资源库。实施转基因动物来源与背景信息登记制度,初步收录品系200多个,对剩余的品系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整理、完善和收录。实现资源所内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成果显著,不断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交流和,提高动物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实验动物资源。完成小鼠进出口33个品系,从国内其他科研院所引进37个品系,并为外单位提供44个品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服务研究所“出新药”为目标,建立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实验动物技术支撑平台。拥有三个实验动物设施,祖冲之路园区3000m2 、 海科路园区7500m2、金科路园区700m2 。动物种类包括大鼠、小鼠、实验犬、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狨猴)、兔、豚鼠、地鼠、非洲爪蟾。其中实验大鼠4个品系,实验小鼠58个品系。平台拥有2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3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2011年整体通过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的认证,2017年将迎来第三次的复认证。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6名。平台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PDX动物模型库,构建有中国人种特色的肝癌PDX模型近100例,建立和完善了PDX模型构建、保存和维持的操作规范。2015年度,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获得《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化学创新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类药性与靶向性化合物库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资助项目7项、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1项、上海市2项、中科院6项、个性化药物先导专项1项。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库内,我所实验动物平台有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高级无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动物脂肪含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共享,兄弟院所、高校均可共享。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技术支撑平台成绩斐然,(海科路实验动物设施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五年到期复评审,取得《上海市实验动物使用、生产许可证》。成熟开展模型动物胚胎冷冻及复苏工作,受精率可达73.88±3.47%;并与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共同举办了“实验动物胚胎冷冻、移植培训班”。完成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普通棉耳狨猴的规模化种群保持及遥测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并于2015年10月顺利结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虚证小鼠肿瘤恶病质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与法国施维雅制药公司共建早期评价的实体联合实验室进入第三阶段,并加入国际GPCR联盟。抗老年痴呆1.2类新药甘露寡糖二酸Ⅲ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抗肿瘤1.1类新药德立替尼已在国际国内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抗乙肝新药异噻氟定胶囊基本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注射用盐酸希明替康Ⅰ期临床试验完成剂量递增试验完成;心血管治疗药物丹七通脉片正在进行IIb 与安慰剂进行评价。马来酸蒿乙醚胺片、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10mg)、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50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取得临床批件。在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发表SCI论文477篇,Nature上发表3篇,影响因子总数2366.51,影响因子5 以上的论文130 篇、3 以上的论文已达290 篇。为所内、所外兄弟单位包括浙江海正、江苏恒瑞、南京扬子江药业等提供技服务;与上药集团、石药集团、扬子药业、恒瑞制药服务药企,提供新药临床前评价服务270余项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6名。平台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PDX动物模型库,构建有中国人种特色的肝癌PDX模型近100例,建立和完善了PDX模型构建、保存和维持的操作规范。2015年度,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获得《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化学创新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类药性与靶向性化合物库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资助项目7项、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1项、上海市2项、中科院6项、个性化药物先导专项1项。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库内,我所实验动物平台有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高级无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动物脂肪含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共享,兄弟院所、高校均可共享。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技术支撑平台成绩斐然,(海科路实验动物设施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五年到期复评审,取得《上海市实验动物使用、生产许可证》。成熟开展模型动物胚胎冷冻及复苏工作,受精率可达73.88±3.47%;并与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共同举办了“实验动物胚胎冷冻、移植培训班”。完成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普通棉耳狨猴的规模化种群保持及遥测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并于2015年10月顺利结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虚证小鼠肿瘤恶病质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与法国施维雅制药公司共建早期评价的实体联合实验室进入第三阶段,并加入国际GPCR联盟。抗老年痴呆1.2类新药甘露寡糖二酸Ⅲ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抗肿瘤1.1类新药德立替尼已在国际国内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抗乙肝新药异噻氟定胶囊基本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注射用盐酸希明替康Ⅰ期临床试验完成剂量递增试验完成;心血管治疗药物丹七通脉片正在进行IIb 与安慰剂进行评价。马来酸蒿乙醚胺片、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10mg)、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50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取得临床批件。在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发表SCI论文477篇,Nature上发表3篇,影响因子总数2366.51,影响因子5 以上的论文130 篇、3 以上的论文已达290 篇。为所内、所外兄弟单位包括浙江海正、江苏恒瑞、南京扬子江药业等提供技服务;与上药集团、石药集团、扬子药业、恒瑞制药服务药企,提供新药临床前评价服务270余项我所专利申请总量为161件,其中:中国申请80项,PCT申请16项,申请国外专利65项;专利授权总量为73件,其中:中国授权62项,国外授权11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现拥有屏障设施1套,设施规模1809.1平方米,设施内主要饲养的动物种类有恒河猴、食蟹猴、狨猴三种,其中恒河猴18只、食蟹猴21只、狨猴9只。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5只,全部为自闭症食蟹猴模型。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台申请专利7项,授权专利16项,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基金委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国际重点项目、深圳市学科布局项目、深圳市海外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等。平台可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非人灵长类清醒在体电生理记录平台等特色服务。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成功建立了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平台,并取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平台购置了饲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相应基础设备,如饲养笼具、洗笼机、纯水系统等,并不断的对饲养平台进行完善,包括地面、墙面的修整、动物饲养间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整备、清洁级环境的搭建等,成功获取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并分别于2015年年中及年底,成功引进了6只恒河猴及9只狨猴。引进的灵长类已完全适应脑所的饲养环境,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成功建立了脑认知与脑功能研究平台。除了不断的完善实验动物的饲养平台,同时也在搭建以非人灵长类为实验对象的脑认知与脑功能研究平台。为了更好的开展脑认知研究,我们购置了两套适用于非人灵长类研究的电生理刺激、记录系统(cerebus),三套眼动记录分析系统(SMI)等仪器设备,从行为学、电生理学等角度分析大脑的认知机理。同时,我们还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包括猕猴固定装置、猕猴转移笼等,以方便科学研究的开展。成功搭建了基础支撑实验平台。平台还搭建了基础支撑实验平台,例如分别搭建了猕猴和狨猴的手术室,包括安装实验间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压力差控制系统、以及购置手术灯、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护仪、手术台等仪器设备,并且利用该手术平台成功完成了两次恒河猴头部埋置手术。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灵长类群养间的设计,并初步搭建了研究灵长类社会交互行为的平台。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1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5只,全部为自闭症食蟹猴模型。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台申请专利7项,授权专利16项,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基金委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国际重点项目、深圳市学科布局项目、深圳市海外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等。平台可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非人灵长类清醒在体电生理记录平台等特色服务。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动物与资源共享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成功建立了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平台,并取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平台购置了饲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相应基础设备,如饲养笼具、洗笼机、纯水系统等,并不断的对饲养平台进行完善,包括地面、墙面的修整、动物饲养间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整备、清洁级环境的搭建等,成功获取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并分别于2015年年中及年底,成功引进了6只恒河猴及9只狨猴。引进的灵长类已完全适应脑所的饲养环境,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成功建立了脑认知与脑功能研究平台。除了不断的完善实验动物的饲养平台,同时也在搭建以非人灵长类为实验对象的脑认知与脑功能研究平台。为了更好的开展脑认知研究,我们购置了两套适用于非人灵长类研究的电生理刺激、记录系统(cerebus),三套眼动记录分析系统(SMI)等仪器设备,从行为学、电生理学等角度分析大脑的认知机理。同时,我们还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包括猕猴固定装置、猕猴转移笼等,以方便科学研究的开展。成功搭建了基础支撑实验平台。平台还搭建了基础支撑实验平台,例如分别搭建了猕猴和狨猴的手术室,包括安装实验间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压力差控制系统、以及购置手术灯、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护仪、手术台等仪器设备,并且利用该手术平台成功完成了两次恒河猴头部埋置手术。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灵长类群养间的设计,并初步搭建了研究灵长类社会交互行为的平台。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动物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中心分设免疫缺陷动物实验室、动物病理分析技术实验室、转基因与基因敲除技术实验室、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室、神经行为学实验室。现拥有屏障设施5套,设施规模1800平方米,设施内有大鼠、小鼠、地鼠、猴4种实验动物。长期繁育动物品系数量20种以上。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5名。主要自主知识产权动物模型种类为小鼠。每年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约100个品系。过去一年中获得专利3项。中心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集体称号,职工孟姝、周磊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个人称号。中心技术支撑人员参与院功能开发项目2项、基金委项目1项、院先导专项1项、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动物实验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多色标记技术、病原免疫学检测及细胞病理技术、病理分析-激光显微切割-质谱联用分析技术、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动物模型饲养繁育等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015年有许多亮点工作。中心初步建立了免疫荧光多色标记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家应用该项技术的实验室,目前已由三色荧光标记发展到六色荧光标记,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六色荧光标记的病理学技术平台。该技术不受一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可在原位同时研究多个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实施单细胞精度的共定位分析,在肿瘤免疫、肿瘤微循环等领域,该技术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免疫细胞亚型在肿瘤组织和基质中的分布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原位类流式分析。借鉴国外最先进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建立石蜡样本、新鲜样本和细胞的原位杂交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为研究所及园区课题组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中心利用CRISPR/Cas9技术为所内外多个课题组制备完成若干个具有战略生物资源重要性的新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模型主要集中在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全面为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创新2020”提供了科研服务和支撑平台。中心抗体技术服务部积极开展抗体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探索。目前已建成成熟的抗体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抗体纯化、抗体标记等。已为生物物理所李岩组、袁增强组、范祖森组、朱明昭组,以及所外多个课题组研制了十余种抗体。建立的抗体快速制备技术,利用小鼠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抗原脾内免疫,最快3天就能够收获抗体,相比原来的平均60天,大大缩短了抗体制备时间。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2名,副高级人员5名。主要自主知识产权动物模型种类为小鼠。每年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约100个品系。过去一年中获得专利3项。中心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集体称号,职工孟姝、周磊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先进个人称号。中心技术支撑人员参与院功能开发项目2项、基金委项目1项、院先导专项1项、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动物实验平台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多色标记技术、病原免疫学检测及细胞病理技术、病理分析-激光显微切割-质谱联用分析技术、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动物模型饲养繁育等特色服务。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015年有许多亮点工作。中心初步建立了免疫荧光多色标记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家应用该项技术的实验室,目前已由三色荧光标记发展到六色荧光标记,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六色荧光标记的病理学技术平台。该技术不受一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可在原位同时研究多个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实施单细胞精度的共定位分析,在肿瘤免疫、肿瘤微循环等领域,该技术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免疫细胞亚型在肿瘤组织和基质中的分布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原位类流式分析。借鉴国外最先进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建立石蜡样本、新鲜样本和细胞的原位杂交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为研究所及园区课题组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中心利用CRISPR/Cas9技术为所内外多个课题组制备完成若干个具有战略生物资源重要性的新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模型主要集中在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全面为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创新2020”提供了科研服务和支撑平台。中心抗体技术服务部积极开展抗体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探索。目前已建成成熟的抗体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抗体纯化、抗体标记等。已为生物物理所李岩组、袁增强组、范祖森组、朱明昭组,以及所外多个课题组研制了十余种抗体。建立的抗体快速制备技术,利用小鼠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抗原脾内免疫,最快3天就能够收获抗体,相比原来的平均60天,大大缩短了抗体制备时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拥有屏障设施76套,设施规模580平方米。动物种类包括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鲐属,斑马鱼种共计998种。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利用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5个品系,共计1250尾。2015年申请专利2项,团队负责人孙永华获得首届中国水产青年科技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模式和特色动物实验平台年度运行补助经费课题、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5项。中心可以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特异性基因敲除品系构建、特异性转基因品系构建、全国斑马鱼实验技术培训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度工作亮点突出,中心协调完成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品系信息核对和品系系统引进工作,从国内实验室引进斑马鱼基因敲除品系700余个,从韩国等海外实验室规模化引进斑马鱼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品系40余个。建立和优化高效斑马鱼精子超低温冻存平台,冻存和复苏效率达世界最好水平,精子冻存库容量达3000个以上样品。通过活体和精子冻存的形式保存了900多个斑马鱼转基因和突变品系,并进行遗传鉴定和确证。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和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性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其中全国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设置7个理论讲座和5个实验课程,学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23名,总计开展3次全国性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斑马鱼资源和技术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斑马鱼品系国际交流和国际服务的常规化,成功对欧、美、日研究者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总计向国内外研究者提供1000多人次资源和技术服务。建立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CZRC)与国际斑马鱼信息中心(ZFIN)达成全面信息合作,研究者可以直接从ZFIN搜索CZRC所保藏的斑马鱼品系,CZRC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三大斑马鱼资源中心之一。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1名。利用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5个品系,共计1250尾。2015年申请专利2项,团队负责人孙永华获得首届中国水产青年科技奖。技术支撑人员参与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模式和特色动物实验平台年度运行补助经费课题、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5项。中心可以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以及特异性基因敲除品系构建、特异性转基因品系构建、全国斑马鱼实验技术培训等特色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度工作亮点突出,中心协调完成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品系信息核对和品系系统引进工作,从国内实验室引进斑马鱼基因敲除品系700余个,从韩国等海外实验室规模化引进斑马鱼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品系40余个。建立和优化高效斑马鱼精子超低温冻存平台,冻存和复苏效率达世界最好水平,精子冻存库容量达3000个以上样品。通过活体和精子冻存的形式保存了900多个斑马鱼转基因和突变品系,并进行遗传鉴定和确证。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和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性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其中全国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设置7个理论讲座和5个实验课程,学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23名,总计开展3次全国性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斑马鱼资源和技术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斑马鱼品系国际交流和国际服务的常规化,成功对欧、美、日研究者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总计向国内外研究者提供1000多人次资源和技术服务。建立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CZRC)与国际斑马鱼信息中心(ZFIN)达成全面信息合作,研究者可以直接从ZFIN搜索CZRC所保藏的斑马鱼品系,CZRC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三大斑马鱼资源中心之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动物实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包括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负压动物实验室和SPF动物饲养室,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面向生物医药、食品卫生相关领域科研院所、教研院校、专业实验室,以及相关企业提供开放运行的共享科技平台。平台现拥有屏障设施3套,设施规模1136平方米,设施内主要饲育小鼠,以BALB/c、C57、BALB/c-nu、SCID、KM和ICR六种为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6名,副高级人员8名。运用同源重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显微注射、基因打靶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2个。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台获得专利授权8项,申请专利15项。平台的科研成果“猪常发腹泻性传染病防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辽宁省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一等奖,“家禽四种主要病毒病病原学研究及其防控技术”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支撑人员共参与科研项目20类,合计74项。
201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保障设施安全运行和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准入6个课题组,保障实验的运行天数为281天;负压动物实验室准入17个项目,运行365天;SPF动物饲养室为11个课题组饲养838笼、约4200只实验小鼠,运行365天。根据课题组的实验需求,新购置设备12台/套,并增加了小鼠寄生虫检测服务。2015年组织58人参加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主办2015年度生物安全培训班,参加人数141人,其中138人参加并通过了笔试考核;发出培训效果评估表100份,获得反馈77份,为进一步强化2016年年度生物安全培训的培训效果提供改进措施和思路。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6名,副高级人员8名。运用同源重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显微注射、基因打靶等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22个。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台获得专利授权8项,申请专利15项。平台的科研成果“猪常发腹泻性传染病防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辽宁省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一等奖,“家禽四种主要病毒病病原学研究及其防控技术”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支撑人员共参与科研项目20类,合计74项。
201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保障设施安全运行和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准入6个课题组,保障实验的运行天数为281天;负压动物实验室准入17个项目,运行365天;SPF动物饲养室为11个课题组饲养838笼、约4200只实验小鼠,运行365天。根据课题组的实验需求,新购置设备12台/套,并增加了小鼠寄生虫检测服务。2015年组织58人参加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主办2015年度生物安全培训班,参加人数141人,其中138人参加并通过了笔试考核;发出培训效果评估表100份,获得反馈77份,为进一步强化2016年年度生物安全培训的培训效果提供改进措施和思路。
子平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子平台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病毒所始建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目前拥有屏障设施3套,设施规模1216平方米,设施内有日本大耳白兔126笼位,SD和Wistar大鼠340笼位,近交系、封闭群、突变系以及基因工程小鼠3268笼位,雪貂12笼位,蝙蝠12笼位,棉铃虫和甜菜夜蛾2种,共计52个品系。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3名,副高级人员4名。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500只,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授权专利3项、申请专利3项。动物实验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湖北省实验动物先进工作单位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安全卫生优秀集体荣誉称号。平台的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基金项目3个、重大专项1个、科学院和地方项目5个。平台可面向所内外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小鼠生物净化与精子冻存技术、实验昆虫供种与技术服务。平台制备鼠和兔多抗已经成为武汉地区重要科研院所特色服务项目。ABSL-2感染性动物实验、感染性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评价为本地区提供特色技术服务。
2015年,在中科院和研究所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仪器设备共24台(套),改善了现有动物实验硬件条件,为设施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研究所生命科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和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下,重点加强进入设施人员的培训、监督与管理,强化硬件设施条件的建设,精细人员、动物和物品进入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和SOP,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体系。平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初步搭建IVF生物净化和精子保种技术平台 ,进一步提升抗体制备技术服务能力,为研究所及多家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以研究所科研需求为主导,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的实施,认真为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咨询和实验方案的拟定,并积极参与重要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科研工作中动物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3名,副高级人员4名。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500只,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授权专利3项、申请专利3项。动物实验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湖北省实验动物先进工作单位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安全卫生优秀集体荣誉称号。平台的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基金项目3个、重大专项1个、科学院和地方项目5个。平台可面向所内外提供病理技术服务、动物影像服务、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小鼠生物净化与精子冻存技术、实验昆虫供种与技术服务。平台制备鼠和兔多抗已经成为武汉地区重要科研院所特色服务项目。ABSL-2感染性动物实验、感染性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评价为本地区提供特色技术服务。
2015年,在中科院和研究所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仪器设备共24台(套),改善了现有动物实验硬件条件,为设施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研究所生命科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和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下,重点加强进入设施人员的培训、监督与管理,强化硬件设施条件的建设,精细人员、动物和物品进入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和SOP,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体系。平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初步搭建IVF生物净化和精子保种技术平台 ,进一步提升抗体制备技术服务能力,为研究所及多家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以研究所科研需求为主导,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的实施,认真为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咨询和实验方案的拟定,并积极参与重要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科研工作中动物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动物实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现拥有屏障设施2套,设施规模930平方米,设施内有大鼠、小鼠、树鼩、猴4种实验动物。共繁育动物品系数量10种。
平台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5名。拥有6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认知灵活性模型、新颖物体/位置再识别模型、三箱社交偏爱模型、帕金森模型、异动症模型、树鼩可卡因成瘾习惯化模型。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数量共计800只。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和所课题项目2项。可以为所内外各单位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及开展行为造模、行为观察与分析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有多项科研成果产出,①通过检测回溯性基质—头发中的主要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及相关代谢物可的松)的水平评估HPA轴的长期活性,进而分析了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新近确立的5维度PTSD临床症状表型模型之间的关系。②区分急性和慢性疼痛相关状态的脑指标,通过设计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来探索能够区分急性和慢性疼痛相关状态的脑指标。利用大鼠疼痛模型,考察了在急性痛和慢性痛背景下以听觉诱发电位为代表的大鼠皮层听觉加工活动。研究发现急性痛和慢性痛对皮层听觉加工活动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早期应激诱发成年抑郁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③早期应激诱发成年抑郁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青少期负性应激是抑郁症等情绪疾患患病率增加的重要风险因素。利用已建立的前额叶执行功能检测任务。通过对两种拟人类青少期应激对认知功能发展的影响及神经可塑性分子的调节作用进行比较,发现青少期早期是社会挫败应激诱发成年期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缺陷和关键神经可塑性分子BDNF表达发展性异常的关键时间窗。④发现海马TNF-α可能是应激或炎症所致抑郁的风险因子,抑郁症的炎性细胞因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是否存在某些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均有作用的细胞因子尚无定论。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类型(慢性应激和慢性炎症)的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和三种中枢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发现海马TNF-α mRNA表达的升高是两种抑郁模型的共同特征。IL-1β mRNA水平的增高仅发生在慢性炎症模型中,IL-6 mRNA水平在两个模型下均没有增加。海马TNF-α可能是慢性应激或慢性炎症所致抑郁的共同风险因子。⑤节律基因和抑郁样行为相关,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报道节律和抑郁症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机制还不清楚。利用三种节律基因Per1,Per2Brdm1和r ClockΔ19敲除动物,我们调查了节律基因对一种抑郁相关行为-绝望行为节律性的影响。我们发现雌性和雄性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均有明显的24小时节律,但节律的性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节律基因Per1敲除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节律仍然存在,但雌性小鼠的节律性质和野生型有明显的差别。 Per2Brdm1和r ClockΔ19节律基因敲除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节律消失。我们的结果提示节律基因在小鼠抑郁样样的行为的节律性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平台技术支撑队伍包括正高级人员1名,副高级人员5名。拥有6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认知灵活性模型、新颖物体/位置再识别模型、三箱社交偏爱模型、帕金森模型、异动症模型、树鼩可卡因成瘾习惯化模型。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模型数量共计800只。技术支撑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和所课题项目2项。可以为所内外各单位提供动物影像服务、动物行为服务及开展行为造模、行为观察与分析服务。
2015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动物实验平台有多项科研成果产出,①通过检测回溯性基质—头发中的主要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及相关代谢物可的松)的水平评估HPA轴的长期活性,进而分析了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新近确立的5维度PTSD临床症状表型模型之间的关系。②区分急性和慢性疼痛相关状态的脑指标,通过设计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来探索能够区分急性和慢性疼痛相关状态的脑指标。利用大鼠疼痛模型,考察了在急性痛和慢性痛背景下以听觉诱发电位为代表的大鼠皮层听觉加工活动。研究发现急性痛和慢性痛对皮层听觉加工活动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早期应激诱发成年抑郁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③早期应激诱发成年抑郁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青少期负性应激是抑郁症等情绪疾患患病率增加的重要风险因素。利用已建立的前额叶执行功能检测任务。通过对两种拟人类青少期应激对认知功能发展的影响及神经可塑性分子的调节作用进行比较,发现青少期早期是社会挫败应激诱发成年期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缺陷和关键神经可塑性分子BDNF表达发展性异常的关键时间窗。④发现海马TNF-α可能是应激或炎症所致抑郁的风险因子,抑郁症的炎性细胞因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是否存在某些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均有作用的细胞因子尚无定论。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类型(慢性应激和慢性炎症)的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和三种中枢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发现海马TNF-α mRNA表达的升高是两种抑郁模型的共同特征。IL-1β mRNA水平的增高仅发生在慢性炎症模型中,IL-6 mRNA水平在两个模型下均没有增加。海马TNF-α可能是慢性应激或慢性炎症所致抑郁的共同风险因子。⑤节律基因和抑郁样行为相关,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报道节律和抑郁症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机制还不清楚。利用三种节律基因Per1,Per2Brdm1和r ClockΔ19敲除动物,我们调查了节律基因对一种抑郁相关行为-绝望行为节律性的影响。我们发现雌性和雄性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均有明显的24小时节律,但节律的性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节律基因Per1敲除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节律仍然存在,但雌性小鼠的节律性质和野生型有明显的差别。 Per2Brdm1和r ClockΔ19节律基因敲除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节律消失。我们的结果提示节律基因在小鼠抑郁样样的行为的节律性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动物中心现拥有屏障设施1,设施规模2434平方米,设施内有小鼠、大鼠、兔子、斑马鱼、爪蛙5实验动物。长期繁育动物品系数量130种。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1人,运用转基因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系统动物模型1个,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荣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2015年度先进集体称号,中心提供动物行为服务及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其他特色服务包括转基因、单克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实验等。
本平台资源共享率高,且实施研究所内外价格统一。2015年提供了实验动物寄养、资源保藏服务。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动物所、基因组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37个课题组提供了相关服务。2015年为中科院、农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63个课题组提供抗体制备服务。2015年代替活体动物保存各种动物品系的细胞、精液、胚胎等,同时进行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并保存其后代,2015年通过胚胎冷冻和精液冷冻保存20个小鼠品系,精子冷冻保存11个大鼠、小鼠品系。同时为遗传发育所,微生物所、动物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课题组提供22个品系的动物净化。利用现有资源多次积极参与了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大型公益科普活动。
技术支撑队伍包括副高级人员1人,运用转基因模型制备方法制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系统动物模型1个,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荣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2015年度先进集体称号,中心提供动物行为服务及精子或胚胎冷冻及复苏服务,其他特色服务包括转基因、单克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实验等。
本平台资源共享率高,且实施研究所内外价格统一。2015年提供了实验动物寄养、资源保藏服务。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动物所、基因组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37个课题组提供了相关服务。2015年为中科院、农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63个课题组提供抗体制备服务。2015年代替活体动物保存各种动物品系的细胞、精液、胚胎等,同时进行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并保存其后代,2015年通过胚胎冷冻和精液冷冻保存20个小鼠品系,精子冷冻保存11个大鼠、小鼠品系。同时为遗传发育所,微生物所、动物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课题组提供22个品系的动物净化。利用现有资源多次积极参与了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大型公益科普活动。
联系方式:010-64807061